网站导航   
最热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普知识 >  

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及预防

时间:2013-07-05 15:44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黄雄高 点击:

  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黄斑部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是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近期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的AMD患病率高达15.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AMD日益成为重要的致盲眼病。

  AMD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除与年龄、种族、家庭遗传性等有关,与全身疾病(如高血压)、吸烟、光毒性作用、光化学物质以及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的刺激因素(如炎症)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AMD是一种与多因素相关的综合征。在诸多因素中,吸烟已被证实是AMD最重要的可变更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AMD一般分为两大类:①萎缩性AMD或干性AMD。为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复合体的萎缩所致,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细胞的慢性进展性萎缩所致。②渗出性AMD或湿性AMD。以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玻璃膜伸入到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视网膜内引起的出血、渗出、色素上皮脱离及盘状纤维血管膜疤痕形成等病变为主。

  临床上尽管萎缩性AMD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渗出性AMD,但萎缩性AMD的早期视力可以正常或仅有轻度下降,发展缓慢。而渗出性AMD的大多数在早期即有明显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晚期视力将严重损害。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当患者明确诊断为AMD后应尽早干预治疗。黄斑病变光凝组的统计证明,中心凹外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如果不治疗,43%的病人于1年内视力消失,62%的病人3年内视力消失,中心凹下的新生血管膜预后更差。有临床研究表明,一眼发生渗出性AMD后,另一眼每年有5%—20%发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5年左右至少有1/4的病例丧失视力。

  治疗上,针对萎缩性AMD,目前一般采用支持疗法,利用一些药物的抗氧化作用提高机体对光损伤的抵抗性;也可用微量元素如锌,以期缓解视力的损害。

  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对渗出性AMD的治疗。主要包括:热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治疗、抗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药物疗法、黄斑下手术等。目前,海南省眼科医院是我省少有的开展老年性黄斑变性综合治疗(激光、光动力、抗VEGF和黄斑部手术)的专科三甲眼科医院。

  在预防措施上,健康饮食、控制血压、减少光暴露,尤其是戒烟,可能有预防AMD的作用。患者也可进行自我检查,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