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可主要归纳为栓塞、动脉管壁改变与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以上因素的综合。临床上,多数患者难以肯定其发病的确切生理病理机制,但90%患者都能查出一些有关的全身情况。儿童和30岁以下成人患者与老年患者的发病原因迥然不同,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见于30多岁的患者,但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青年患者非常罕见。青年患者动脉阻塞性疾病多与偏头痛、凝血机制异常、外伤、心脏病、镰刀细胞血液病及眼部异常,如视乳头埋藏玻璃疣及视乳头钱动脉环有关。
症状诊断
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即刻或于几分钟内完全消失。部分患者有先兆症状,无痛性一过性失明,数分钟后可缓解。反复发作数次后忽然视力急骤而严重下降。多数眼的视力降至眼前手动(23%)或数手指(61%)。视野颞侧周边常保留一窄区光感,这可能由于bicentennial视网膜向前延伸多于颞侧,而周边全层视网膜的营养,受脉络膜及视网膜血管双重供应所致。约有4%的患者为无光感,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这种无光感的眼,除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外,可能还合并睫状循环阻滞与视神经的血供障碍。
治疗方法
因视网膜缺血短时间光感受器即可死亡且不能逆转,故视网膜动脉阻塞需要急诊处理。降低眼压 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小。可采取按摩眼球,至少1min,使眼压下降,或作前房穿刺,也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乙酰唑胺等。吸氧 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可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含量,从而缓解视网膜缺氧状态并可扩张血管白天每小时吸氧1次,每次10min;晚上每4小时1次。
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病与全身血管疾病有关,特别是老年人应控制高血压、动脉硬化,避免紧张、情绪波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