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膜炎 是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及缺损区下角膜基质坏死的化脓性角膜炎,又称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病情多较危重,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一般起病急,发病前多有角膜外伤史。临床分为单纯性角膜溃疡和匐行性角膜溃疡及绿脓性角膜溃疡三类。匐行性角膜溃疡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患眼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及视力下降;绿脓性角膜溃疡则以起病急骤、开始即剧烈眼痛,视力减退伴红肿、畏光、流泪为特点。 诊断依据 病灶刮片检查可对本病进行快速诊断。用消毒棉签采取睑缘和结膜囊标本或用Kimura或Lindner小铲从溃疡底部和边缘取材(分泌物或坏死组织)做涂片,可迅速确定是细菌感染源。该病的最终诊断必须通过细菌培养才能确定。 治疗方法 急性期用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频繁点眼(每15~30分钟一次),在严重病例,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1次点药,可以使基质内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病情控制后逐渐减少点药次数。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细菌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夜间可以涂抗生素眼膏。药物治疗无效,病情发展急剧,可能导致溃疡穿孔者,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 预防 应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医疗单位和其他服务性行业要加强消毒管理,防止医源性和其他途径的交叉感染。加强劳动保护,防止角膜外伤;处理眼部异物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洗眼时动作要轻。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 应注意眼部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医疗单位和其他服务性行业要加强消毒管理,防止医源性和其他途径的交叉感染。加强劳动保护,防止角膜外伤;处理眼部异物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洗眼时动作要轻。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